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李毅峰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写意的出路

2011-01-17 14:32:00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李毅峰
A-A+

  这么多年来,写意作为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和技法原形,并未得到实质性的突破。从外延上讲,不少形式主义者已经把写意融入到了其它的艺术体中,或借鉴其它艺术形式对写意进行了改造。但如果从内涵上对写意的发展做进一步的考察和探讨,我们就会发现,目前写意的大部分作品都轻率而寡味。荆浩讲的“气质俱胜”以及明清以来强调的“以形写心”都没有体现在创作观念中。这不能不促使人们对写意进行反思。曾走到中国文人画颠峰的写意,何以至今呈现出萎靡?写意的发展出路在哪?

  我们觉得,写意在当代的发展有几个误区。一是写意的普及。因为写意是中国画的代表性绘画,千余年来,它的高度发展,形成了结构上高度的形式化和创作上高度的程式化。这两化降低了写意的门槛,使众多的国画家及爱好者把写意看作是“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简单的艺术创作,使得写意这个严肃、崇高、神圣的学术变成为一般人挥之即来的“墨戏”。这是一种把艺术庸俗化的表现。众所周知,写意是中国文人画的主要形式和创作方法之一。写者,泻也。它是表露心意、发泄情感的方式。“酒可销闲时得醉,诗凭写意不求工”。以精简之笔勾勒出物之神意,不以工细形似见长。这种开放、自由的创作性质,更注重感情,关注个性。传统曾经把这种感情和个性化成一种创作上的既定程式或形式。因为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特质是把复杂的变简单,“天人合一”、“万法归一”等观念都是这种特质的反映。在既定的程式或形式中显现出最大的自由,是传统艺术的境界。但不尽人意的是在既定的程式或形式中有许多种约定俗成的象征性符号或规范,它与强调自由抒发的创作精神难以同日而语。这给缺乏传统文化素养的画家和爱好者们又树起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门槛。但是因有形式为伥,不仅在创作标准上有些混淆,而且在批评标准上也模能两可。更多的画家不可能以写意往创作的深处寻找自由而丰富的表达,增强形式上的丰富性,走内涵式的创作之路。这也极大地限制了写意的发展。

  二是对写意内涵的放弃。在“写”和“意”之间有一个媒介,就是线。中国画是依靠毛笔进行造型和表达的。写意首先要表达书意,书意应是写意的核心。传统写意虽强调“逸笔草草”,但同时也强调形象的可辨认性。石涛讲的“似与不似”即是。“世以画蔬果、花草随手点簇者谓之写意。”中国绘画要求要变形适度,要合于心中的“意”。对书意所凭借的用笔,是在依照笔墨规范的前提下展开的自由抒发。以线为中心的造型规律是在书写规律制导下形成的“写意之链”与“用笔之势”。写意必以书意为前提,通过线造型以及其内在的独立性,传达创作者最上层、最深厚的理想、境象和意趣。

  线是中国画最具典型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语言符号。最典型是因为它是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表现方法,成为几千年来传而统之的通行符号。最有文化内涵是因为这一通行符号是建立在汉字文化的基础上,而这一基础是中国人的宇宙观在社会生产和生命活动中的认识与实践产物。认识的高度与实践程度是线文化涵量的决定因素。对于一个写意画家来说,线的意义有三。一是以线造型,运用线的特质来合于表现对象的气质和质感。二是以线传情,把线作为表现意境情境的媒体,反映主体的人生理想和艺术追求。三是以线体现,即通过线之不可替代的独立性来体现主体的认识观。所以,写意离开了书意,便难以进行深层的自我表达和体现。当代画家由于对书法文化的缺课,极大地制约了他们对线的认识和掌握,使得写意的创作变得苍白。

  在当下中国画发展的情境中,应怎样推进写意的创作?以正确规范的观念教育、引导固然重要,而画家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力避浮华究心学术的心态,等等,都应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写意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位置,并对之进行有效的价值转换,从单纯的创作,走向学术,从学术走向学科,再由学科走向学派,从文化艺术发展的内在性使写意的研究和创作向科学化发展。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李毅峰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